AI + Web3 公益課筆記 #2|ChatGPT 的各種功能與玩法

Article cover

這一講我覺得挺有收穫的部分,是對於幾個單詞(Token、Agent、RAG⋯⋯)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以及區塊鏈 BUIDL 大佬孟岩給我們的三條建議,特別是第一條可以說是最本質性的東西。

2024.02.04

AI + Web3 公益課

▇  人物訪談(嘉賓:孟岩)

產業心路歷程

💡外部資料補充⚡️ERC-3525 是一個新的以太坊通證標準,由 Solv Protocol 團隊提出和設計⋯⋯定義了一個新的資產類別——半同質化代幣(SFT),即 Semi-Fungible Token,顧名思義,是介於 FT和 NFT 之間。⠀FT 和 NFT 已經可以用來標記現實生活中的一切資產,雖然確實如此,但效率太低,因為有太多的資產「有差別,但差別不大」⋯⋯這是 SFT 想要解決的問題。[1]

💡外部資料補充⚡️根據上下文脈絡,有時 Token 翻譯成「通證」會比「代幣」來的理想。

⠀通證是覆蓋比較大的超集合,除了轉帳,還多了質押(stake)、委託(delegate)、燒毀(burn)等用途。⠀代幣是覆蓋比較小的子集合,只有轉帳的概念。⠀社群通證的金錢性固然比不上反映一般商品價值而且歷史悠久的法定貨幣,但反過來也擁有諸多過往無法想像的優勢,最明顯的是精準地反映和承載社群所重視的價值,把抽象的價值化為具體的行動清單(actionable items),讓體現核心價值不只流於遙不可及的願景,產出階段性成果,過程變得比較有趣 [2]。

圖片來源:高重建《區塊鏈社會學》

怎麼樣看待區塊鏈產業週期?

▍看好什麼賽道?

▍給 Web3 開發者/投資人的建議

  1. 個人短期主義(賭性)vs 長期構建,兩者必須區分清楚。

  2. 人窮還得多讀書,學習一些基礎知識(例:經濟學、英文),長期必能帶來回報與價值。

  3. 敬畏「原則」,要相信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是有後果(代價)的。

▇  主題大綱(講師:陳財貓)

主題大綱

 主題:ChatGPT 的各種功能與玩法

ChatGPT 的內建功能

GPTs

Agent(智能體)

💡外部資料補充⚡️Agent一詞源於拉丁語的「Agere」,意為「to do」。在大語言模型(LLM)的語境裡,Agent 指的是具備自主理解、規劃決策和執行複雜任務的智能體。[3]

Agent 是什麼
Agent 的組成

RAG(檢索增強生成)

💡外部資料補充⚡️法官與法庭助理的比喻 [4]。⠀當某個案件特別硬核,需要特殊專業知識時,法官會派遣法庭助理到法律圖書館,尋找可以引用的先例和特定案例。⠀

同理,大語言模型就像是一位法官,可以「判決」我們的各種呈堂文本。但為了提供引用來源的權威答案,該模型需要助手——RAG——進行若干研究。

▍Embedding 是什麼?

RAG 實例,過程中使用到 Embedding 技術

▇  課後心得

這一講我覺得挺有收穫的部分,是對於幾個單詞(Token、Agent、RAG⋯⋯)有了更深一層的的理解⋯⋯我把 RAG 的精神落實在這篇筆記裡,事後素材整理、發現其中有某些環節想得還不是很通透時,我會向「外部」查找一些資料,引述(quote)至內容裡,並放上註腳。
其它印象深刻的點,是區塊鏈 BUIDL 大佬孟岩給我們的三條建議,特別是第一條(短期主義 vs 長期構建)可以說是最本質性的東西:在投資路上的長期建構是「HODL」、在學習路上的長期建構是一磚一瓦「底層知識」、面臨人生抉擇的長期構建得基於「原則」。
那什麼是「原則」呢?我想可以從 Ray Dalio《Principles: Life and Work》裡找到最棒的闡釋,真正的原則必須以自然法則與真理站在同一邊,是放諸四海皆準的美德,像公正、仁慈、正直、誠信、品質等能夠以自然法則相結合的才是真正的原則。

▇  參考資料

[1] 讀懂 ERC-3525「半同質化代幣」是什麼?

[2] 高重建《區塊鏈社會學》第三章第三節

[3] Agent:AI 智能体的介绍

[4] 什麼是檢索增強生成?

文 | 閱讀筆耕 Leo

排版 | 小空

审核 | T1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