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方面的联系也直接关联到我和 SeeDAO 里一些「贵人」的友谊。在我刚开始这个项目没多久,谁也不认识的时候,我在小红书上看到了「Web3 非金融应用」这个组织,并联系到了他们的主理人 Tony。后来我在新加坡认识的大部分朋友,包括我们这轮的另一个重要资方,都来自 Tony 的介绍。直到今年九月我在新加坡见到 Tony,才知道他是 SeeDAO 的城市联络人。Tony 在新加坡组织了一次飞盘活动,那次我教会了唐晗和白鱼飞盘,还教会了一个叫 Sen 的 DAO 友。
新加坡飞盘
后来我去了成都,正好赶上白鱼的「白读书店」开业。那段时间我刚写完「分形章鱼宣言」,把 Cascad3 里作品之间能互相标注、分润、给予曝光的概念提炼了出来,想要做出一个根据内容连接性浏览的新型互联网体验。那段时间都在思考版权系统和现有互联网内容的呈现形式。所以当我抱着想找人聊聊这些内容的激动心情来到了「白读」,见到了坐在外面的白鱼、Rebecca 和昌用老师,而昌用老师自然而然地跟我聊起了版权的发展史时,我就觉得这有点巧。那时候屋里跑出来一个人,带着「聊这个我可就不困了」的架势坐到我旁边,接过了昌用老师的话头。我仔细一看,这人居然是 Sen。我不知道一个我在新加坡有过一面之缘的人为什么会在成都见到,也没想到这人居然和我感兴趣一样的东西,而这种能为感兴趣的话题从屋里跑到屋外的劲头更是难得一见。后来我自然地请 Sen 看了 Cascad3,读了分形章鱼。我们在白读碰面了很多天,聊了从概念到产品的各个方面。这期间经白鱼的推荐我买了本《超文本与超链接》,也读了一本写泰德·尼尔森「上都计划」的小书。Sen 觉得分形章鱼在做的事情和「上都计划」很像,后来想起来,我在研究生期间看过一眼「上都计划」的网页,但当时只是觉得怎么全是字,没想到好多年后它以这样的方式找了回来。如果没有 Sen 和白鱼,我应该很难找到这条思想的脉络,而这条脉络又可能在未来的很多年为我带来启发。后来 Sen 顺理成章地加入了我们团队,我们的探讨也成了日常,一直持续到现在。和 SeeDAO 成为伙伴项目,和 SeeDAO 里的人成为朋友,我认为这是志同道合的力量。即使我们最初隔着很远的距离,也没有在一开始认识的时候就匹配上,但只要一直在做自己真正相信的事情,那峰回路转也总会再遇到。对我而言,SeeDAO 最外显的魅力在于它的愿景和文化,而后来让我想深入了解的是每一个有趣的人,也是这些人让 SeeDAO 的愿景和文化有了实感。这次的「城邦往事」能在 Cascad3 上创作,我感觉挺荣幸的。每个人不同的视角最后编织成一个大家的故事,这应该就是共创作品理想中的样子。就像朋友之间互相欣赏,也互相成就,SeeDAO 一路走来都在给予我们帮助、鼓励、和启发。希望未来我们能为 SeeDAO 做更多,也希望我能为我的朋友们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