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游民分享 | Yuna:我是被动游起来的

起初我并不了解了数字游民,或者是对数字游民有所向往。我只是属于比较幸运的、被动地成为了一个数字游民。
Article cover

首先分享下我和SeeDAO的缘分开始于第三期的新手营。虽然没有全程地跟下来让我非常遗憾,但是我很开心的是我加入到了SeeGIRLS预备役,想着之后能够有机会再去参与一些项目。

言归正传,起初我并不了解数字游民,或者是对数字游民有所向往。我只是属于比较幸运被动地成为了一个数字游民。一开始我是做人力资源、猎头时候听说过数字游民的概念,而且这个风口很热,但那是我一直没有想过成为一个数字游民。再后来机缘巧合我加入了现在这家公司Bandalabs 担任全球人才招募官,由于公司开展全球性的业务,以及整个公司有远程办公的底层基因。我就这么幸运地,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个数字游民。然后现在也从我原来在的城市南京搬到了海边(烟台),作为一个一直成长在内陆城市的东北女孩,来到海边来体验不同的生活了,很开心可以朝着数字游民转型。

我可能与大多数字游民不是同一种游民形式,很多游民可能还是一直在“游”的状态,反而我是在眼下的这一片海里边还没有太游得起来。主要因为我拖家带口,家庭成员实在是太多了,两只狗,一只金毛,一只边牧,一只当年套圈套到的兔子(结果没有想到它从手掌大长到了我感觉得快半米大!),然后最近又在住的小区里面捡了两只小流浪猫,刚好一只黑色一只黄色,也跟我家的这个边牧和金毛一样。对于这么一大家子,所以我更多的享受的是地理套利带给我一些快乐。
图片来自@Yuna
而且我本身会希望可以在一个固定地方更沉浸式一些。比如现在搬到烟台,而且距离烟台市中心非常远,开车要四五十分钟,坐公共交通要一个半小时多才能到。但是这个位置对面是养马岛,一个4A级景区的,旁边是另一个 3A 景区。所以这边不管是山、水、海还是空气,蓝天白云一切都非常的美好,所以我非常享受在这边的生活。看到海边有人赶海的时候,我就静静地站在那看了快一个小时,有大人们带着小孩,还有以此为生的一些人们拎着小桶,拿着铲子,这些事情对我来说很有趣。在我快 30 年的人生中,这些场景是从来没有见过的,这里任何的一切都对我来说非常的稀奇。而且我还会计划我在烟台这边沉浸式地体验一段时间之后,也可以胶东半岛先游一游,然后把山东再游一游,再围绕着山东辐射一下,大概需要1到3 年再选下一个城市。
图片来自@Yuna

我当时选烟台之前,海南、成都、重庆、云南、杭州、福建等偏南一点的地方全部都看了,然后最后选了一个海边。所以正如前面提到的对于我来说,我更倾向于这种在一个地方相对比较长时间的沉浸式的体验,然后再去换到下一个地方,然后再去换另外一种不同的人生。这才是我自己的数字游民的一种生活状态,可能和前两位老师还不太一样,但我觉得应该有一类的游民是和我是比较相像的。

其实我最早接触WEB3,那个时候还不把它称之为WEB3而是叫元宇宙。由于我以前是做猎头,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去接触元宇宙是通过当时一个客户,那个时候元宇宙还是非常热的一个风口,他们想要去成立一个元宇宙的一个事业部,所以拜托我帮他去找一个元宇宙的执行总裁。这个职位title 其实是非常高的,我当时就跟能够触达到 OG 级别的大佬们交流,问他们元宇宙是什么?WEB3 是什么?区块链是什么?就在那个时候乘机疯狂地吸收了很多想象不到的知识点,那时我觉得这些都是像在电影里面看到的那种未来的、科幻的概念,现在就已经能实现了嘛?我从没想到这些可以在我的有生之年,更甚者在我这么年轻的时候可以亲眼目睹。虽然很多想法技术还没有跟得上,但我觉得这个思考的过程本身是非常吸引我的。大家其实已经在跳出盒子在去思考问题,它会带来很多新的革新和变化,这一点是最早 WEB3 吸引我的。后续我也服务了很多的 WEB3 客户,他们也带我一步一步深入的了解了WEB3世界。

另一方面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刚好经历了区块链从上一个牛市到了现在的熊市,WEB3 一直吸引我的是它的精神。虽然我没有真正的成为一个 WEB3 人,但是我接触到了很多有 WEB3 信仰的人,就他们一直跟我提到的这个词叫做“信仰”,这个说法是非常吸引我的,每个人都特别有自己的追求。

除此之外还有让我反思了很久的问题,因为我自己是哈尔滨人,我从小学到大学从来没有离开过哈尔滨,甚至在上大学之前都没有自己下楼去买过一瓶酱油,一直被保护在了一个“很好的环境”,但这对于我来说更是“一个牢笼”。所以我一毕业就非常疯狂地从家里跑出来到南京待了 10 年。毕业后的几年我觉得我还有很多的冲劲,但是到了工作了三四年,四五年的时候慢慢地又有一点畏手畏脚了,像是被社会磨平了棱角。这时 WEB3 出现了,引导我又重新敢想了。有想法,就不要畏首畏尾,有想法就去做,迈出一步,就能迈出第二步。如果不迈出一步,所有的想法都永远只停留在脑子里。这种 WEB3的精神是非常吸引我的,虽然对于目前的我知识已经越来越难吸收了,但我也会义无反顾的去学习。每学习前进一步,虽然面临可能遗忘退一步,但我还会坚持还会再进一步。所以我一直没有停止想要跨进 WEB3 的圈子,这促使我也加入了 SeeDAO 的新手营。另一方面也是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尝试能不能进入到这个行业里边。不一定要在行业里面做到一个 WEB3 的从业人员,而是能接触更多有 WEB3 精神的人对我来说会更重要。

当我跟家属一起拖家带口,像搬着一个动物园从南京到了烟台。直到现在我还是很开心能遇到这么好的家属,他很愿意支持我的任何的想法。他不是烟台人,而且他是一个非常顾家的人,如果让他全年在外面飘着,那还不如杀了他,估计我这个婚姻也就没了。但是他会愿意为我去退一步,然后我也为他退一步,就选取了烟台这个折中的平衡点。一方面考虑到烟台这个大本营离他家比较近,另一方面也考虑到我从小没有生活过的海边,可以去感受不一样的东西。

图片来自@Yuna
在这期间我们也有在考虑之后的孩子的教育的问题,还有以后父母养老的问题,如何去照顾长辈,或者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有很多家庭所需的各种问题需要去平衡。我觉得这个其实应该是很多,可能年轻的游民们还没有遇到过的,但是随着“游”的时间越来越长,早晚有一天会遇到。结合我现在接触的游民们,很多人都在讨论这几个问题:第一短期很难找对象,第二很难找到一个跟他一样可以这种游的身份的伴侣,第三就是如果找到了结婚了之后到底要选择在一个城市定居还是说要继续地去游。
对于我来说选择平衡一个能够让家庭更舒服的方式会更好。比如我是想在烟台去建一个大本营,同时在烟台这找合个适的场地可以再创办线下的一个社区。在这里欢迎大家到海边来生活,一起来去共建共创,去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去遇到一些有意思的人,有趣的灵魂,这同时我也可以解放我自己。如果有人对于这种社区感兴趣的可以来在我们这个社区里面去做主理人,那他们来去管着我这个小家的时候,我的大本营就有了新的这些游民朋友们帮我去照顾,然后我就可以去到其他的城市去感受不一样的生活或者是文化。这也是我一直很想去探索未来走的一条路,我的游民时间只有半年而已,所以没有太多想新的主题,最近的思考都还是在平衡家庭上面。

因为我是东北人,身边有非常多的朋友都在三亚置业了,甚至当时我记得我们家也有在考虑这个事情。但是那个时候我爸爸的观点是因为他比较顾家,觉得如果在那边置业了,虽然可能很便宜,但是一年也住不了一两天,或者住不了一周两周,然后平时都空闲置就不是特别的好。但是我身边有太多的朋友或者亲戚都在三亚买房了,我觉得其实区别还挺大的。对于东北人在三亚买房,更多的是去过冬天,因为东北的冬天实在是太冷了,不管是对老人还是孩子太煎熬了,所以夸张的说是属于“生活所迫”,主要还是在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在其他的三个季节真的去到三亚生活的,我身边的人几乎没有。另一类就是孩子还小,他不想频繁地在东北和三亚来回飞,可能会选择在三亚待个两三年。所以我觉得我跟这种的所谓的东北移民到三亚的还是有蛮大差别,我更多的其实还是有一点点像地理套利的这种感觉。但地理套利我觉得有很多种,有些游民他们是属于在“游”的过程中不断地套,而我是属于在一个地方长期地套。其实这两种都可以,哪怕你不是在一个陌生城市,而是回到老家去都没有问题。我觉得大家不要把数字游民想得好像你不“游”起来就不是数字游民了。

内容来源 | CnD

设计排版 | T1NG

审核 | 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