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 全球数字游民:白鱼
作者: SeeDAO
分类:
SeeDAO, Web3, DAO, 数字游民, 数字游民分享会
我以前靠做研究给行业写一些稿子,后来创业了,就给自己发一点工资。后面公司解散成立了SeeDAO,就在SeeDAO里面拿积分。
我去年离开大理,现在又回到了大理,游荡了一年,其间在美国洛杉矶待的时间最长,其他的地方都没有待很长时间,所以对于数字游民生活我一直还没有一个很深的体验。作为游民,我没有跟在地发生很强的连接。其实我一直对在地这个话题比较无感,直到前一段时间出了一篇文章,那篇文章把数字游民比喻成类似于一种瘟疫,一些在地的当地的人会觉得游民抬高了物价,所以不是很喜欢数字游民。我开始去反思我原来偏自由主义,想的比较单纯,觉得在地跟我没什么关系。我有钱,我去购买在地的服务,发生交换,我没有侵占它什么东西。但是那篇文章确实引起了我的思考,就比如货币也有强势货币和弱势货币的区分,然后资源的分布和流动,还有你受教育的权利的流动,这些东西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开始觉得需要考虑在地的情况。我自己因为一直在飘嘛,每个地方可能最多待个十几二十天,住方面有Airbnb, Airbnb里面都会有厨房,就可以去买一些菜自己做饭。但其他东西比如你要打车,像在黑山打车就很不方便,在土耳其还好一点,但是用车一直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你容易被坑,被宰客,这个在东南亚在不能用 Uber 的地方都比较麻烦。还有就是租房,上次我在黑山就租了一个公寓,结果那个公寓只是挂在网站上面,我付了钱,它其实已经关闭了好久,这个时候你就要开始跟平台去沟通,我觉得这就是一些很直接的问题。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当数字游民的过程中,你一直在游,没有一个定的状态,时间长了其实会有一些困扰。因为事情总是相对的,你有游就应该要有定,有阴就要有阳,对吧?如果一直是在游的话,我有时候也会感觉到一些焦虑。比如说我有很多书,而我的书根本就不知道存在哪。我买了书我也不知道快递寄到哪里。像前段时间我从香港回来,然后又去了黑山,又回来东北,就跟朋友一起在东北旅行,后面又去重庆,他们看到我都是拎着两个超级大的箱子,背着个书包,还可能加上个小的提包。然后他们就问我,你为什么有那么多东西?然后我就说我数字游民,有冬天的衣服,还有夏天的衣服,关键是我还有很多书,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我其实已经是把能扔的都扔了,已经很简朴了,但是有些东西你还是扔不掉了,扔不掉这个时候你在全程游走的时候就很麻烦。可能如果你在城市里面还好,就是你出去就可以叫车,然后就可以去机场,但如果你赶上比如说极端暴雨的天气,那天我在黄山就是下非常大的雨,我要从我住的民宿到景区门口,还好那天民宿的老板就用他的小三轮把我送出去了,否则整个东西都会湿掉。因为东西实在太多,两个大箱子就很难推。这种都是来自于物理上的一些不方便,如果你没有一个定的地方,需要一些适合数字游民的仓储和接受快递的地点。我现在就是存在朋友家。我一个箱子在泰国,一个在洛杉矶,还有……然后另外一方面就是心灵上的,就是我在香港,就是咱们SeeDAO那个年度聚会上也说过我觉得“游”不是根本的目的,只是一个手段,你最后是要找到自己的内心的那个归属,然后你想要做什么事情。“游”只是那个手段,增加你的经验识,你去体验这个世界,体验不同文化下的人,然后跟他们发生连接。我们的出发点一般都是反对你在格子间,在流水线,把你变成一个螺丝钉,然后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打卡,但它绝对也不是让你变成四处在飘,没有家,一直在路上也不去思考,并不是那种状态。我最近慢慢想通了,这可能是跟人的时间阶段有关系。你永远不可能完全是游,也不可能完全是定。即使你真的是在Web2上班的人,你也会挑一些假期或者年假出来旅游,你不能说在旅游的时候不是在游。数字游民你也不能说他一直在游,他有时候也会在一个地方待好几个月,甚至半年,他也想找一个地方待。所以我觉得游和定是一个度的问题,在不同的人身上比例不同。然后可能早期的阶段你会游得多一些,因为你要体验体验这个世界,你要获得更多的经验,然后面你可能就定的稍微多一些。我是17年进入Web3的, 然后从去年开始才真正意义上成为数字游民,就是去年离开大理到现在再回到大理这段时间。我们跟 Vitalik聊,他说他已经做了 10 年的数字游民,他13年就从加拿大辍学,之后就一直在全球游荡。我现在才游了一年,而我绝大部分的 Web3知识是在我去游之前就已经有了的,当时也已经创立了SeeDAO,那我在游的过程当中对我在 WEB3 做的事情,或者说对我在SeeDAO做的事情有哪些帮助呢?第一是线上社区和线下社区的关系,因为我们最早进来的时候,尤其是现在很多人都是听到元宇宙进来的。元宇宙那个时候一上来就好像是要把线下的肉身的全部都抛掉,然后完全进入那个虚拟空间。后来发现DAO成员的线下见面 in real life 也很重要。那元宇宙的梦想,理想还要不要?这个问题我当时是困惑过的,后来我发现其实就是既要又要,既要线上也要线下,它是有一个自己的逻辑关系的。这个是我来大理之后想明白的,如果没有SeeDAO,那我来到大理肯定是一个人都不认识,我就是一个陌生的游客,我得慢慢去发展当地的关系。但去年我来到大理的时候,我感觉很舒服,很快就在这找到了很多朋友,做了线下的活动,而且很快租到了SeeShore这栋房子。我们先有了 SeeDAO的线上社区,然后这些人又成群地集中在大理,我来了之后就可以迅速地加入本地的网络。我觉得这件事情很重要,就是先有线上的共识,然后再到线下,有点像网友奔现,网友奔现之后你们会加深这个共识,然后你们又四散到天涯,然后又在线上继续在聊天。这样一个循环就是从线上到线下,又到线上,我觉得这种循环非常有意思,这是我当时想通的。大家目前可以用notion预定Seeshore的住宿,SeeDAO大理线下据点,房子2023.07.31 整体到期。Seeshore入住申请👇🏻
https://seedao.notion.site/SeeDAO-2023-Season-1-62d2c2aa83424aecbe9f8da45b14b906 你先要有一个线上的能够一致行动的共同体,然后在线下经常有活动。现在SeeDAO的基本的模型也是这样。线上的东西, Zoom 的会议永远代替不了线下的见面。我会坚持跟每个人都要在线下见一次面。我们每年会有几次大的活动,有一个年度聚会,然后还会在以太坊或者在WEB3 行业有大的会议的时候也会组织一些周边活动,这样的话就可以跟大家见面,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对我来说很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因为我在海外,所以能体会到美国的文化,我就会去读美国早期建国的历史,然后去中东就了解穆斯林的文化,海湾国家的文化,在泰国了解东南亚,然后再看他们的城市发展。最关键是你可以接触到当地的 Web3的社区,看它是如何发展的。我在旅途中一直在跟人交流,Web3是全球化的,大家都认同这个观点,但是大家的文化背景是不一样的,语言是不一样的,语言背后又蕴含着你的思维的结构的差异,包括环境也不一样。那怎么处理这个问题?你不是要回到很狭隘的民族主义,你已经不是局限在一个现实世界的土地上的一个社区了,而是到了网络社区里面,我们都说我们进入到了一个数字世界,对吧?里面还是会有部落,一个DAO在我看来就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数字部落。那这个数字部落的边界是什么呢?现实世界是靠土地,那网络世界的如何划分呢?可能是兴趣爱好,语言文化。语言和文化确实很重要,我们不可以去忽视它。如果我们都是讲英语的社区,这样的话就不会有SeeDAO,因为当时海外的以英语为主语的社区有很多,我们也想过到底做英语还是中文,最后我们决定我们的官方语言一定是要有中文的,然后也有英文,有可能还要以中文为主。比如说我们要讲东方文化,我们讲Seed 的概念是向内求,天人合一,那这些东西一定是要先用中文写的,再翻译过去。后来发现这个东西还是有很多人有需求的,很多在海外的DAO做贡献的华人,可能台湾、香港或者是华裔,他们加入了SeeDAO,他们觉得这里很亲切。后来我发现,韩国人确实也做了一个韩国人自己的DAO,讲韩文的,然后伊斯坦布尔有伊斯坦布尔DAO这个东西确实是存在的。数字城邦的边界就是语言,语言就是数字城邦的边界,这就是我在游走的过程当中感受到的。我觉得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这个可能还是很难消弭的。可能未来大家有了全球化的生活和流动的经验,慢慢的我们的文化会彼此交融成一种文化。但在这之前,我觉得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语言还是边疆。这两点是我在旅途过程当中对 Web3的一些思考。关于我个人的话,我觉得可能就是要开始思考自己人生的一些事情,比如我以前就是读书嘛,上学嘛,工作可能在北京在上海。后来异国他乡,就长期可能跟家人见不到面。见不到面,那这个时候怎么处理你自己的理想和家人的关系?然后可能一直在游走,家长有时候也不是很理解,那这些事情我觉得是可能要去处理的。用一个很朴素的话说这个矛盾和冲突,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叫父母在不远游,那父母还在的时候你怎么远游啊?这里面是有一些家庭的关系处理问题,我还在学,还在想怎么调和这个事情。其次就是在做数字游民的过程当的成长,就是你会发现你要找到定居的那个点的过程当中,就意味着你要做很多选择,需要先知道排除项是什么,比如哪个地方我不喜欢,哪些人我不喜欢,然后慢慢的我觉得可能就会留下你自己真正想要的。这就是用那句话来说,见多识广。关键是你自己先要心里有一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想去游才会比较有意义。我也见过一些朋友一直也在游,但我感觉那不是我想要的状态,好像就是为了打卡发朋友圈,其实我觉得心里有问题还是比较重要。这个问题我其实是想抛出来跟大家一起交流。我刚才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也讲了,就是我以前根本不太在意在地社区,我觉得在地跟我没什么关系,我比较喜欢那种所谓大隐于市的状态。我一个人像个孤魂野鬼一样走在大理的古城里面,大家谁也不认识我,我就到处看,我就喜欢那种状态,比较宅,也没有任何艳遇。这个时候在地跟我其实没什么太大关系。但是看那篇文章的时候,我就想,那种生活是虚假的,如果当地的商品供给是有限的,你进来买了,那就有人买不到了,虽然是自由的市场,但你确实会对价格有影响。而且大家知道全球的劳工本来就是不平等的,发达国家的劳工和非发达国家的劳工薪酬差距很大。虽然你是远程工作,但你可能是美国的跨国公司,那和在地的公司就是不一样的,它们之间就有权力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虽然不是你造成的,但你确实是在享受这种地理套利。我在想如何让在地人收益,比如让他受益于因为你的到来而增加的一些本地就业机会。比如说黑山这一次为什么会欢迎Zuzalu?因为他们就是把 Web3当作一个行业,当作招商引资,或者说一个机会,看能不能带动当地的发展。这是政府层面,或者是一些为旅游业服务的商人的考虑。可是一些普通的本地人,他们是不是喜欢这件事情,他们的利益有没有受损?我觉得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然后我现在还没有完全去把它捋得很清楚,只是今天主持人问我有什么想聊的,我就抛出来了。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们可以一起收集资料,做一些研究。我觉得还是那个经典的命题,考虑做数字游民的时候,你不可能只解放你自己,只管你自己的死活,不管别人。在理性上来说这也是做不到的。如果大家都成了数字游民的时候,大量的人涌入大理,那在地就会有问题。那如果在地的社区开始出现一些抗议民粹,然后把你都赶走,那你就像一个耗子一样在全球流浪吗?我觉得这里面肯定是要有一些方案的,是值得考虑的。虽然暂时还没有太多人开始游,也没有太多人开始做remote,但我觉得长期这肯定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我再说一个很搞笑的例子,大家就可以知道这一点为什么会发生。你比如说现在很多朋友在SeeDAO,他感觉到很自由,在这里可以学到一些 Web3 的东西,真的是他感兴趣的东西,他就在这儿贡献,这件事情看起来是很自由的,但这里面背后也有一些系统性的矛盾。比如说有朋友他的老板知道了他在SeeDAO,就问他在SeeDAO到底什么位置,其实潜在词就是说你为什么花大量的时间在SeeDAO,然后在我这儿摸鱼。那如果越来越多的像SeeDAO的这样的DAO出来,那大量的人在公司的时候可能真的就在摸鱼。他在RW,在 SeeDAO这些地方他觉得很开心,然后他又是一个数字游民的状态比较自由的。那这个时候怎么办?像有些硅谷的公司,他们给远程工作的人配那种手环,你要搞这种东西吗?这种东西可能也会出来,我甚至我觉得它必然会出来。那你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继续在这里面博弈吗?我觉得单个人肯定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我们必须要思考这些问题。这是我想分享的。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答案,只是抛了一系列我想的点来讲一讲。内容来源 | Raven
设计排版 | T1NG
审核 | 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