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机 (Oracle),相信大家经常会听到这个词,但其实关心预言机的小伙伴并不多,很多人在第一次听到预言机时可能会想:“它难道能预测某一时间阶段会发生什么吗?” 然而,预言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 “预言家”,而是在整个区块链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本份研报菠菜和 Arnaud 将与各位读者一起探讨预言机的概念、其必要性、市场格局的演变,以及 Chainlink 为何会成为预言机赛道领先者。此外,我们还将关注最近 Chainlink Function 的推出是否会引发新的一轮创新热潮,以及 Chainlink 经济模型 2.0 所带来的变化。
区块链为何需要预言机及其原理 预言机应用场景 预言机市场格局演变 Chainlink 为何成为预言机赛道领先者 去中心化的预言机网络 市场趋势前瞻性 重视开发者关系 Chainlink Function 能否引起新的创新热潮 开发门槛和节点中心化问题 自定义运算的数据难以篡改性和安全性问题 Chainlink Function 解决了什么问题 Chainlink Function 的潜在应用场景 Chainlink 经济模型 质押机制 新的费用模式 显性激励机制 隐性激励机制 扩大参与者收入:Chainlink Build 减少服务商成本:Chainlink Scale Chainlink 1.0 经济模型 Chainlink 2.0 经济模型 可能存在的问题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01
区块链为何需要预言机及其原理
区块链(公有链)世界和现实世界是完全隔离的两个世界。区块链系统可以被视为一个确定性系统,其中所有节点遵循相同的规则和协议来执行交易和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每个节点都要进行确定性操作,即对于相同的输入数据,所有节点都会得到相同的输出结果。这种确定性操作保证了去中心化的共识过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然而,当涉及到接收外部数据时,情况就变得不确定了。由于外部数据可能因来源、时间和其他因素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各个节点在获取和处理外部数据时可能面临不确定性操作。这种不确定性操作可能导致节点之间的数据不一致,从而影响共识过程,所以区块链本身无法主动获取来自外部的数据。
尽管区块链在很多方面具有革命性的潜力,尤其是像以太坊这样的可编程区块链,但如果其作为一个封闭的系统不与外界产生链接,那么它无法实现其全部价值,就像一台没有连接互联网的电脑。只有让区块链技术真正焕发生机,与外部世界连接起来使链上的智能合约能够访问和响应现实世界的数据,让智能合约真正应用在现实中,这样 Web3 才能真正走向大众。
而预言机就是负责连接区块链和现实世界的桥梁,以此来实现区块链和现实世界的数据互通。预言机负责将外部数据安全、准确且可信地引入区块链系统。通过预言机,区块链系统可以在保持确定性操作的基础上,获取和利用外部数据,从而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和功能。
02
预言机应用场景
作为连接区块链和现实世界的桥梁,可以说只要是可以和现实世界数据相关的应用都可以是预言机的应用场景,比如:保险、供应链、预测市场、物联网、稳定币、游戏以及 DeFi 等等,
去中心化金融(DeFi):预言机在 DeFi 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借贷、衍生品交易、保险、RWA 等应用提供实时的金融市场数据。例如,AAVE 和 Synthetix 等项目依赖预言机提供准确的价格数据,以确保系统内资产的正确估值和风险管理。 保险:预言机可以为链上保险项目提供现实世界的事件数据,如天气状况、自然灾害等,从而触发保险合约中的赔付条款。 预测市场:预言机为预测市场提供实时的结果数据,使用户能够在区块链上进行投注和交易,预测政治选举、体育比赛等事件的结果。 物联网(IoT):预言机可以将物联网设备收集到的数据传递给智能合约,实现自动化的数据交换和决策。例如,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利用预言机获取实时的货物追踪信息,提高效率和透明度。 稳定币:预言机为稳定币项目提供实时的外汇数据,以确保稳定币与其挂钩的法定货币保持稳定的汇率关系。 游戏与非同质化代币(NFT):预言机为游戏和 NFT 项目提供随机数生成服务,如 Chainlink 的 VRF(可验证随机函数),从而实现公平和透明的概率事件。 跨链:预言机在跨链领域作为数据和资产交换的关键支持,促进不同区块链网络之间的互操作,包括资产转移、数据共享、智能合约触发以及身份认证与隐私保护。
随着区块链技术和预言机的不断演进和创新,预言机将逐步扩展到更多的应用领域,为各种新兴场景提供可靠的现实世界数据支持。这将推动区块链技术更好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
03
预言机市场格局演变
预言机作为连接区块链与现实世界数据的桥梁,已经成为了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从早期的单一解决方案到现在多样化的预言机生态,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显著的演变。在这个背景下,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预言机市场的发展历程。
图源:Oracles – DefiLlama
我们来看一下整个预言机市场的演变格局,在 Chainlink 诞生之前整个预言机 100% 的份额都属于 Chronicle Oracles,这是一个由 MakerDAO 资助的预言机,专门为 MakerDAO 服务,属于内部预言机。
然而,随着 2019 年 Chainlink 的诞生和技术创新,预言机市场开始出现重大变革,特别是在经历了 2020 年的 “DeFi Summer” 之后,Chainlink 便成为了整个预言机市场的领先者。随之而来的也是更多的预言机开始萌芽,如 WINkLink、Band Protocol、Pyth 和各种项目的内部预言机(Internal Oracle,项目自行开发和维护的预言机)。
图源:Oracles – DefiLlama
04
Chainlink 为何成为预言机赛道领先者
Chainlink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预言机网络,目前占据了整个预言机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拥有着预言机中最庞大的生态,甚至国际金融结算网络 SWIFT、联邦快递、英特尔等都是 Chainlink 的合作伙伴,那么为什么 Chainlink 可以做到整个预言机赛道的领先者呢?
我们首先回顾一下 Chainlink 的历史,Chainlink 是 SmartContract.com 公司的产品,SmartContract.com 是由 Sergey Nazarov 和 Steve Ellis 共同创建的,成立于 2014 年。公司创立的初衷是为现实世界提供智能合约解决方案 [1]。但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市场的崛起,SmartContract.com 逐渐将重心转向了预言机领域,专注于解决区块链与现实世界数据之间的连接问题,于是在 2017 年 9 月发布 “Chainlink: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 [2],2019 年 5 月正式在以太坊主网推出 [3]。
Chainlink 之所以可以成为预言机赛道领先者,个人认为以下几个因素十分重要:
去中心化的预言机网络
在加密市场中,去中心化、安全性和抗篡改能力尤为重要,由于中心化预言机网络依赖于单个或少数几个数据提供节点,容易受到操纵和攻击,面临单点失败风险。如果其中心化数据节点出现问题或被篡改,整个系统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严重的后果,特别是对于涉及到大量资金的协议来说。
Chainlink 作为预言机领先者,其目前占据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是一个由许多 Chainlink 节点组成的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DON),根据官方描述,其每个 DON 网络都是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节点运营商组成,在运行节点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安全保障。
DevOps 节点:这些节点是专门运行区块链基础架构的组织,比如 PoS 验证节点、PoW 矿池以及全节点 RPC 提供商。这些节点运营商在运行关键 Web3 基础设施、管理加密私钥以及提供服务换取 cryptocurrency 等方面经验丰富。DevOps 节点包括 Fish、P2P Validator 以及 Staked 等顶尖的质押池提供商。 企业节点:这些节点遍布世界各地,目前正为传统的 Web2 经济运行后端基础架构。其中包括德国电信子公司 T-Systems 和瑞士电信等国际电信公司,以及 LexisNexis 等全球化机构。 社区节点:这些节点来自 Chainlink 社区,其中包括 Chainlink Oracle Olympics 的优胜者、CryptoManufaktur、LinkRiver 以及 NorthWest Nodes。
图源:Chainlink PowerPoint
简单来说,中心化预言机网络由一个或少数几个节点来提供数据,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宕机或被攻击篡改数据等,就像两个独立的岛屿之间只通过飞鸽传书的方式互相沟通,但只有一两只鸽子在飞,很有可能被海盗拦下来修改书信内容或直接一枪崩了送不到另外一个岛上,但去中心化的预言机网络由较多个独立节点提供数据,因此较大程度上保障了数据的难以篡改性和节点安全性,就像一群鸽子同时飞到另外一个岛上,海盗要想篡改书信的内容或者把鸽子群全部都崩了就需要承担更高的代价和难度。
Chainlink 第一个采用了去中心化的预言机网络的功能是 Data Feed(喂价),这也是 Chainlink 应用最广泛的功能之一,它旨在为智能合约提供了安全、可靠且去中心化的链下数据来源,在 DeFi 中被广泛应用在借贷、衍生品、稳定币、资产管理等场景中。在喂价服务中,Chainlink 节点会接收来自多个数据提供商的链下数据,但是现实世界中的数据源数量十分多,Data Feed 服务如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以及质量呢?
图源:Chainlink PowerPoint
市场趋势前瞻性
如果我们回看历史,可以发现 Chainlink 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其前瞻性和对市场趋势的准确把握,每一次新功能的推出似乎都催生了新的一轮生态爆发:
图源:Chainlink PowerPoint
重视开发者关系
开发者关系对于技术平台和生态系统的成功至关重要,苹果公司在上世纪 80 年代开创了 “软件布道者” 这一岗位 [6],软件布道者的工作是鼓励开发者为 macOS 和之后的 iOS 开发应用,而正是苹果意识到平台的价值必须得由平台上运行的软件支撑,自从推出 App Store 以来,苹果就为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工具和支持,帮助他们更轻松地开发和发布应用。此外,苹果还定期举办开发者大会,与开发者分享最新的技术和趋势。
图源:Ask Apple – Events – Apple Developer
文档与教学资源:Chainlink 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开发者文档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开发者更容易地了解、学习和使用 Chainlink 技术。这些文档包括 API 文档、开发者指南、示例代码等,覆盖了 Chainlink 各种功能和应用场景。同时 Chainlink 还针对于不同阶段的开发者 Chainlink 都准备了一个系列的开发教程以及视频,帮助开发者快速的上手 Chainlink 的开发工作。
开发者支持:Chainlink 为开发者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包括在线社区、论坛、技术讨论组以及像 Ask Apple 那种可以直接与官方专家进行沟通等渠道。开发者可以通过官网途径在开发者所在的地区找到当地的开发者社区寻求帮助、分享经验和交流技术心得,以此来形成良好的技术氛围。
活动与赛事:Chainlink 定期组织各种活动和赛事,如黑客马拉松、开发者大会、技术研讨会、线下 Meetup 等。这些活动旨在鼓励开发者参与 Chainlink 生态系统的建设,促进技术交流和创新,提高 Chainlink 在开发者社区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激励计划:Chainlink 为开发者提供相关激励计划,包括赏金、奖金、资助等。这些激励计划旨在奖励为 Chainlink 生态系统做出贡献的开发者,鼓励他们持续参与和创新,从而给整个平台飞轮制造新动力。
05
Chainlink Function 能否引起新的创新热潮
就在 2023 年 3 月,Chainlink 正式发布了 Chainlink Function 功能,你也可以理解为 Chainlink 2.0。据官方介绍,这是一个无服务器开发者平台,使得任何人都可以轻松的让智能合约连接到任何 Web2 的 API,并使用 Chainlink 的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进行自定义化运算。对于开发者来说,Chainlink Function 实现了以下功能 [7]:
智能合约可以连接到任何数据源,从公共或受密码保护的 API 到物联网设备和企业系统。
无服务器 runtime 环境可以实现强大的可扩展性和自定义功能,并用来聚合和处理数据。
Chainlink 去中心化的基础设施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已经为众多 Web3 应用保障了数十亿美元的价值。
Chainlink Functions 无服务器解决方案只需几分钟就可以上手。解决方案包括一个 CLI、新手工具包以及一个 debugging 环境
无需服务器就可以运行 JavaScript 代码,因此可以将原本放在基础设施上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核心应用开发上。
Chainlink Function 解决了什么问题
如果说 Data Feed 解决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难以篡改性,VRF 解决了链上随机数的验证和防篡改问题,那么 Chainlink Function 则是解决了智能合约连接 Web2 API 的门槛和中心化问题、自定义运算的数据难以篡改性以及安全性问题。接下来让我们一一道来:
开发门槛和节点中心化问题
首先是智能合约连接 Web2 API 的门槛问题,在 Chainlink Function 推出之前,开发者也可以使用 Chainlink 的 Any API 服务去连接 Web2 的 API 获取数据,但 Any API 与 Function 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首先 Any API 要想实现连接 Web2 API 的功能需要开发者自己搭建一个 Chainlink 的节点并且为这个 API 搭建一个外部适配器 [8],较为麻烦。
自定义运算的数据难以篡改性和安全性问题 [9]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 Chainlink Function 是如何实现自定义运算以及为什么在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中实现自定义运算很重要。了解预言机网络运算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另外两种运算方式:中心化链下运算和链上运算,这两种运算方式分别代表了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两个极端。
中心化链下运算通常都在中心化的系统中进行,所以有着非常高的性能以及丰富的可扩展性,它不受到区块链网络的限制。此外,中心化链下运算成本十分低,因为计算不会消耗区块链网络资源。但对于智能合约来说,由于中心化链下运算无法保障数据的可靠性和难以篡改性,缺乏信任度,所以通常不直接将中心化链下运算的结果应用于智能合约。
链上运算是指在区块链网络中进行的计算,比如智能合约的执行等等。链上运算的数据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难以篡改性,因为所有的计算都在区块链网络中进行,所有的数据和结果都存储在链上。然而,链上运算的速度和效率受到网络限制,且成本较高,因为每次计算都需要消耗网络资源(如以太坊的 Gas 费)。
例如,我们在以太坊上进行转账时,假设 Gas 费用约为 4-5U 左右,在同等 Gas 价格条件下,Mint 稍复杂的智能合约逻辑的 NFT 可能就需要花费 20U 左右,因为这需要更多的以太坊网络资源,所以要想在以太坊上实现复杂逻辑运算的代价是极其昂贵的。链上运算成本高昂且具有局限性,不适合处理大量计算和数据处理任务。
那么回到预言机运算,Chainlink Function 则是在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 DON 层面上实现了自定义运算,其实可以被称作去中心化链下运算,实现了信任最小化,其将中心化链下运算链上运算的特性相结合,弥补了中心化链下和链上运算之间的差距,根据官方所述,预言机运算可以使得传输给智能合约的数据能够在保持安全性、可靠性和难以篡改性的同时,也具备中心化链下运算的优势,实现了高性能、低成本和可扩展性。因此,Chainlink Function 可以让智能合约实现以前难以实现或者效率不高的功能,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图源:Chainlink PowerPoint
最终消费者(End Consumer)启动嵌入在 DApp 中的 Chainlink Function 该 DApp 向 Chainlink Function 智能合约发出请求。此请求包括 APl 端点、数据的任何转换以及加密凭据(如果有) 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 DON 不断监听 Chainlink Functions 智能合约。当它接收到请求时,每个节点都会独立地触发其运行环境以获取外部数据,在其上执行任何计算,井返回结果。 节点使用 OCR2.0 就最终结果达成共识,然后选择一个节点将结果传回链上。如果该节点未能发布数据,则选择另一个节点将其传输到链上。最终的结果是高可靠性和信任最小化安全性的。
开发者可以使用 Chainlink Functions 连接到任何公共或私人数据 API,如获取最近的游戏或体育结果,或从 Token Terminal 提取 Web3 协议上的指标数据(如协议收入、用户费用、活跃用户、TVL) 开发者可以通过让 Chainlink Function 获取数据并在智能合约中引用数据之前对其执行高级计算,如从社交媒体 API 检索数据,计算情绪,并在链上报告转换结果以触发操作(如用户收到限量版 NFT) 开发者可以使用 Chainlink Functions 连接到受密码保护的物联网设备数据或企业系统,将 Web3 协议与现有技术和网络集成。例如,开发者可以从智能手表或智能污染传感器获取数据,或将智能合约连接到企业 ERP 系统(如 SAP)以构建供应链应用程序,或连接到 Stripe API 以检查用户的账户余额 开发者可以与 Chainlink Functions 集成,将他们的智能合约连接到外部去中心化数据库,如 IPFS 和 Filecoin。这将允许开发者利用 DON 作为计算层和 IPFS 用于低成本去中心化存储的链下计算 dApp。例如,开发者可以通过使用 Chainlink 函数获取链下投票并将投票结果转发到链上以触发基于智能合约的操作,从而为 DAO 构建去中心化的链下投票系统 开发人员可以连接到 Web2 应用程序并构建复杂运算逻辑的混合智能合约 开发人员可以几乎从任何 Web2 系统(如 AWS S3、Firebase 或 Google Cloud Storage 甚至是特斯拉汽车)获取数据 开发人员可以接入 Al 进行回应(例如,在 OpenAl 的 ChatGPT APl 或为 DeFi 交易生成建议的云提供商)
除了官方提到的潜在应用场景之外,我们还可以从社区提交的 Chainlink Function 案例中找到一些比较有趣的方案 [11],比如使用 Chainlink Function 获取谷歌地图距离矩阵的数据等等,更多案例可以进入https://www.usechainlinkfunctions.com/查看。除了以上应用案例外,Chainlink Function 的潜在应用场景也值得关注,截止至本份研报撰写阶段,Chainlink Function 刚刚发布一个多月,仍处于测试网 Beta 阶段,因此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观察。
06
Chainlink 经济模型
随着 Chainlink 推出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DON)以及它支持的 Chainlink Function,其经济模型也需要进行改革。Chainlink 推出了 Chainlink 2.0 经济模型,借助 Token Staking 带来的显性激励机制和隐性激励机制,以及 Chainlink Build 和 Chainlink Scale 带来的收入-成本端优化,为建立 DON 铺平了道路。
下面,我们会深入浅出地讲解 Chainlink 2.0 的经济模型,比较它与 1.0 的不同、实现了什么目的、是如何实现的。除此之外,我们会根据这一话题做一些延申,希望引发读者对经济模型的思考。
Chainlink 1.0 经济模型
Chainlink Whitepaper-v1 这样描述 LINK 的作用: “The ChainLink network utilizes the LINK token to pay ChainLink Node operators…”[12],这是非常古典的 Token 经济:让 Token 作为生态内的支付手段,即货币最常见的功能。使用 Chainlink 服务的 Client 需要使用 LINK 支付节点服务商,借此,LINK 有了初步的效用和供需关系。
有经验的读者或许已经看出来,这样的 Token 经济过于简单:对 Token 赋能有限,且去中心化程度不足。在 Chainlink 发展的前期,这样易于 Onboarding 的 Token 经济是合理的;但随着 Chainlink 的业务发展,其对于生态的去中心化、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本的 Token 经济也无法完全捕获生态内的价值,一个更复杂的 Token 经济就自然需要被提出。
Chainlink 2.0 可以达到两个目的:
Chainlink 2.0 经济模型
质押机制
质押机制是 Chainlink 2.0 的核心。它将 DON 节点权利与 Token 结合,形成了治理的货币化,通过可量化的利害关系制约了节点的作恶可能。Token 经济与治理机制相结合,通过显性激励机制完成了超线性质押影响,通过隐性激励机制限制了节点的短视行为。
目前的研究许多都聚焦于质押机制本身对 Token 的财务影响,对治理机制尤其是隐性激励机制(Implicit-Incentive Framework, IIF)的探讨不足。因此,我们将根据 Chainlink 2.0 的 白皮书对质押机制做详细介绍,并通过这些事实去尝试回答 Token 经济的本质问题。
显性激励机制
白皮书将 Chainlink 的质押机制称为显性质押机制,这是因为显性激励机制主要是由 Staking 完成的。所谓 “显性激励”,是相对于 “隐性激励” 而言的,前者侧重于直接的奖励和惩罚措施,而后者则侧重于未来机会成本的折现。
DON 节点可能会犯错,无论这些错误是故意还是无意,个体还是集体。我们可以先熟悉以下 DON 节点可能会犯的错误:
1)面向整个生态的错误:报告错误数据或未及时报告数据。
个体节点可能会报告错误数据或不及时报告数据,这种类型的错误不会影响 DON 的数据结果,因此可视情况予以补救或惩罚。 如果足够多的节点提供了错误的数据,DON 可能会形成分叉(forking)/模糊(equivocation),会对 DON 的安全性造成危害,因此 DON 可以定期在主链上的审计合约中记录 L 的状态。如果其未来状态与已记录的状态不符,用户可以向审计合约提交错误行为证据。
2)面向服务用户的错误:违反服务水平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s, SLAs)。
通过链上协议,SLAs 规定了 DON 节点向用户提供服务的基本义务(如持续时间、数据准确度、数据类型等)。如果 DON 节点没有提供相应的服务,用户可以 challenge 节点的行为。 每个 DON 的背后都有一个服务协议,它将定义每个预言机节点需要抵押的 LINK Token 数量和关键性能要求,例如单个节点的响应可以偏离聚合值多远以及预言机中的聚合值有多远报告可能会偏离它应该代表的正确值。服务协议还可以定义其他参数,例如使用的数据源、更新频率、每个节点支付的费用等。[14]
图源:Chainlink 2.0 Super-Linear Staking: An Overview
隐性激励机制
上文中,我们探讨了 Chainlink 2.0 的显性质押机制如何通过监督者优先级的博弈论实现了超线性质押影响。为了简化模型,我们显然只考虑了节点行为的直接经济收益(贿赂和报告奖励),而没有考虑节点行为的机会成本或潜在收益。
严格地说,隐性激励仍然应该是质押机制影响的一部分,毕竟机会成本和潜在收益也应该被纳入博弈之中,但为了解释方便,白皮书和本文选择将这一部分单独划分出来讨论。
未来费用机会(Future Fee Opportunity, FFO)
白皮书给节点的机会成本/潜在收益赋予了一个很 fancy 的名字:未来费用机会(Future Fee Opportunity, FFO)。我们可以将 FFO 理解为长期的机会成本。
这里为不了解机会成本的读者们简单介绍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因选择某选项而错过的最佳次优选(next best choice)的价值。机会成本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因为机会成本会影响博弈中行动者的行为——考虑到所有博弈参与者的目的是最大化自身的利益,机会成本的概念会让参与者更好地理解自己所面临的权衡(trade-off),让他们不仅考虑到直接的收益与成本,也会同时考虑到其他选择可能带来的收益。
比如,Alice 选择了一份月薪为 5000 元的工作,但如果她面临的最佳选择是一份月薪为 1 万元的工作,她面临的机会成本为 1 万元。再复杂化一下 Alice 的例子:如果 Alice 选择了一份月薪 1 万元的工作,这份工作的工资不会增长,但另一份月薪 5000 元的工作在未来会变成月薪 2 万元,此时 Alice 还会面临长期的机会成本。为了达到最优解,如果 Alice 不是只工作一年就退休的话(i.e. Alice 是长期行动者,long-run player),她就有必要了解短期和长期的机会成本。
考虑到成为节点需要部署设备、质押保证金,我们可以假定节点是长期行动者,因此未来费用机会对节点而言是重要的。对于 Chainlink 节点而言,FFO 就是未来的节点收益。节点收益并不稳定,而与以下因素相关(实际上就是 Chainlink 对节点表现的评价体系):节点历史表现(performance history)、数据接口(data access)、DON 参与度(DON participation)和跨平台活动(cross-platform activity)。前三个都比较好理解,第四个因素 “跨平台活动 “主要指的是节点在 Chainlink 生态之外的表现,如担任 POS 验证节点或非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服务。
我们将探讨预言机的概念、其必要性、市场格局的演变,以及 Chainlink 为何会成为预言机赛道领先者。
在讨论 FFO 时,我们提到:” 对于 Chainlink 节点而言,FFO 就是未来的节点收益 “。聪明的读者也许很快能想到:除了收益这种直接的机会成本而言,至少还有两种间接的机会成本:1)随着区块链生态的发展、Chainlink 生态的扩大,节点会有新的用户和收益机会;2)节点自身的声誉和舆论影响。前者就是我们这里探讨的” 投机性未来费用机会(Speculated FFO)“,后者就是下一部分探讨的” 外部声誉(External Reputation)“。
简单地说,考虑到 Chainlink 是预言机的领先者、预言机是区块链数据服务的刚需,如果早期节点保持良好表现并稳定地留在 Chainlink 生态内,那么它们只会更为稳健获得更多营收。换言之,通过成为 Chainlink 的可靠节点,节点们可以和加密生态和 Chainlink 的 beta 一起成长。这一部分的潜在收益,被称为投机性未来费用机会,即一种潜在的长期机会成本。
外部声誉(External Reputation)
Chainlink 的节点不是别名化的(pseudonymous),意味着节点们的行为会与生态外的声誉产生联系。如果某一节点作恶,它在别的生态系统中的声誉也会受到影响,并因此限制其作恶可能。换言之,这是” 社会道德约束 “。
新的费用模式
在上面的内容中,我们详尽介绍了 Chainlink 2.0 的质押机制以及其制约节点作恶可能、增加生态整体安全性的原理。Chainlink 2.0 还包括其他部分:1)致力于降低早期项目参与门槛并扩大参与者收入的 Chainlink Build;2)致力于减少节点服务商成本并扩展生态网络的 Chainlink Scale。因为它们都对 Chainlink 节点和质押者的收入与成本造成了影响,所以这里我将它们统称为新的费用模式。
扩大参与者收入:Chainlink Build
存在两个问题:
对于 dApp 而言:Chainlink 提供的预言机服务对许多 dApp 而言都是必须的,但在项目尚未产生收入时,使用 Chainlink 服务可能是个过于昂贵的选择; 对于服务提供者(节点/数据提供者/质押者等)而言:提供服务获得的报酬是单一的,即提供服务收到的费用收入,以 LINK 形式发放。
减少服务商成本:Chainlink Scale
节点运营商每次在链上提供预言机报告时都会产生费用,这些费用通常由节点运营商自行承担,由预言机奖励和用户费用共同 Cover。
可能存在的问题
Chainlink 2.0 会让 LINK 成为治理 Token 吗? 尽管质押是常见的治理 Token 经济方案,但 LINK 并不符合治理 Token 的特征。质押的 Token 数量不会影响节点在 DON 中的话语权,而更类似一种保证金制度,以避免节点作恶。
Chainlink 的质押机制是 POS 吗? 尽管 Chainlink 的质押机制与 POS 机制很像,都利用质押权益来保证去中心化的安全性、都具有保证金被 Slash 的可能,但这两种机制:
服务的目的不同。公链的 POS 机制服务于共识决定:区块写入的权利;Chainlink 的质押机制服务于生态价值:确保数据及时、准确。 决定的机制不同:对于 POS 而言,质押的权益数量越大,获得区块提议权的可能越高;对于 Chainlink 的质押机制而言,质押数量取决于 SLAs,并不影响话语权。
07
未来展望
综上所述,由于区块链是个封闭系统,需要预言机来实现与现实世界数据的链接才能激发更大的应用潜力,而如 Chainlink 这类预言机赛道选手则担任着其中的一个重要角色,随着作为在通用预言机领域有着垄断优势的 Chainlink 推出 Chainlink Function,这将使得开发者能够更加灵活地在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上连接外部任意 API,进行自定义运算和数据处理。而新的 Chainlink 经济模型 2.0 则提出了实现超线性质押影响的质押机制和新的费用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其生态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相信在未来随着像 Chainlink 这样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将会进一步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并为 Web3 的大规模采用和创新推动提供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New Blockchain Startup Brings Contracts into the Digital Age – Coindesk
[9]一文读懂预言机运算——赋予预言机数据传输和链下计算的双重功能 | Chainlink Blog
[16]Introducing the Chainlink SCALE Program | Chainlink Blog
利益披露:截止发稿前,作者(菠菜菠菜)持有 Chainlink Token 资产,其他无相关商业利益行为;作者(Arnaud)与 Chainlink 无任何商业利益行为;稿件审核人员与 Chainlink 无任何商业利益行为。
感谢您完整阅读本份 Web3Caff Research 免费试读系列内容,解锁本平台全部 Web3 研究报告及栏目内容,与更多 Web3 精英共寻一线风向,可点此 订阅 PRO 会员(若无法点击可复制链接访问:https://research.web3caff.com/zh/vnotice)
免责声明: 本报告由 Web3Caff Research 编写,所含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预测或投资建议、提议或要约,投资者请勿依赖此类信息购买、出售任何证券、加密货币或采取任何投资策略。报告中使用的术语和表达的观点旨在帮助理解行业动向,促进 Web3 包括区块链行业负责任发展,不应被解释为明确的法律观点或 Web3Caff Research 的观点。报告中的看法仅反映作者截至所述日期的个人意见,与 Web3Caff Research 立场无关,且可能随后续情况而变化。本报告中所含的信息和看法来自 Web3Caff Research 认为可靠的专有和非专有来源,并不一定涵盖所有数据,亦不保证其准确性。因此,Web3Caff Research 不对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作任何形式的担保,也不承担以任何其他方式产生的错误和遗漏的责任(包括因疏忽而对任何人产生的责任)。本报告可能含有 “前瞻性” 信息,这类信息可能包括预测和预报,本文并不构成对任何预测的担保。是否依赖本报告所载信息完全由读者自行决定。本报告仅供参考,不构成购买或出售任何证券、加密货币或采取任何投资策略的投资建议、提议或要约,并请您严格遵守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联系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