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持续观 | 城市再生 | 乡村重塑 |发现传统 | 人的福祉
人类活动和价值向数字领域的迁移已不可避免,在技术迭代、组织形式进化与“所得即所造”(create to earn)盈利模式的共同催化下,对创作者友好的Web3.0渐行渐近。在世界各地全新的创意系统自发生长的同时,主流产业也在向创作者主场的理想生态迈出了一小步。
技术与生态
革新
一个足够多元丰富的Web3.0呼唤创作者参与构建,而创作者也必然经历与创作生态的同步革新。
Web3.0是一个关于互联网进化前景的定义,2014年,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加文·伍德首次从价值角度阐明了Web3.0的形态——在技术保证下,用户可以更好地拥有和掌控自己所创造和拥有的内容,无须借助其他中介。
2021年是Web3.0概念进入主流视野的元年,12月,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进行了一场名为“加密资产和金融的未来”听证会,会议提出:Web3.0与前代的根本不同在于用户可以拥有互联网内容的所有权,它让互联网属于用户,而不是只属于垄断的公司。不难看出,“去中心化”、“创作即拥有”、“公平”已经成为Web3.0的共识性属性。
像素风沙盒游戏《我的世界》最大化应用了UGC的逻辑,平台仅提供基本的创作模块,鼓励用户在虚拟空间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Viator
作为与Web3.0相伴相生、人类理想的未来生存空间,元宇宙具有共建共享、智能全息等概念原生特点。如今,元宇宙生态尚显空白,营造宏大的沉浸式叙事体系需要依托更生机勃勃的UGC(用户自发创造内容)生产模式。一个足够多元丰富的Web3.0呼唤创作者参与构建,而创作者也必然经历与创作生态的同步革新,自此,方能够进入一个完全持有, 并主导自身创作内容的价值分配的新系统。
现实发展进程正在呼应这个趋势:作为底层技术支持的区块链已经迭代至3.0时期,构成了价值互联网的技术核心。同时,全球创作生态迭代呈现出共性:一方面,创作工具、场域、形式的数字迁移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全球已经实现线上互联,叠加疫情之下的线下生产生活受限,使得在线工作成为新常态。
重塑
创作者经济
去中心化的底层逻辑将重构Web3.0时代的创作者经济,创作者掌握造物的完全所有权,平台则回归提供基础设施的角色。
平台经济是Web2.0时代的主流创作者经济形态,受制于技术,内容生产与流通必须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平台掌握着话语权与利益分配的主导权。对于创作者来说,其创作价值回馈和与兴趣受众的互联实际都难以摆脱平台规则约束。尽管疫情期间迎来了Web2.0时代的创作者经济蓬勃发展期——据统计,世界范围内内容创作者、意见领袖、博主总数已超过5000万人,他们的创作价值变现仍然难以与平台剥离。
新冠疫情流行期间,依托互联网平台的创作者经济迎来一次大爆发 ©CodeGeekz
去中心化的底层逻辑将重构Web3.0时代的创作者经济,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 创作者掌握造物的完全所有权,平台则回归提供基础设施的角色。如此,创作过程将无需应付流量算法和平台规则,而以兴趣和自我表达,以及与粉丝的互动为内在驱动力。
当前, Web3.0创作者经济项目为创作者提供了全流程的行动选择,包括内容创作、NFT发行和交易、社区建设、粉丝激励、资产管理的相关工具已较为完备。当我们深入理解创作者、内容与平台间关系的变革,便不难透视出Web3.0时期创作者经济的多维优势。
首先是掣肘Web2.0时代创作者已久的原创证明问题,在全球还未建立起一套通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时,区块链技术的可溯源及不可篡改特性能够从技术层面予原创内容以保护——所有内容一经上链便生成独一无二的原始地址,对于内容任何修改和引用都清晰可见,这意味着抄袭、篡改将会付出极高成本,而创作者能够从每一次借鉴和改编中获得原始版权收益。
内容价值的控制与支配权也被牢牢掌握在作者手中,其上传的内容将以去中心化存储的方式永久上链(类似Arweave的Web3.0基础层设施为用户提供永久存储的服务)。创作者也可以选择将其内容制成NFT(非同质化代币)分发,供感兴趣的用户收藏,这个过程称为“铸造”,而NFT的智能合约和创建钱包地址同样具有一定的确权作用。
在创立伊始,Mirror 在 Twitter 上以一场长达7个月的「写作比赛」扩展影响力:只有投票选出的胜出者才能够成为 Mirror的用户 ©Mirror
以创作者经济赛道的明星项目Mirror为例,Mirror定位为Web3.0时代的内容创作和发布平台,功能包括文章发布、Crowdfunds与合作贡献分流、数字藏品及其拍卖、治理的社区投票。创作者可以将内容铸造成NFT并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供粉丝收藏,当作者将发布的文章铸造为 NFT 之后,用户可通过在文章页面点击“Collect”来购买该NFT,或者,NFT也可通过Mirror竞拍功能拍卖。
创作者与平台的“解绑”有助于营造一个多元活跃,公平竞争的环境。当激励优质内容生产的机制能够顺畅运行,平台和用户会共同筛选出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并为其提供市场化鼓励。独立于平台后,创作者与粉丝的联结将会更加直接、纯粹,用户可以为自己喜欢的内容打赏,打赏资金直接发放至创作者的数字钱包,激发创作者的创作热情,鼓励其精进内容质量,这一互动也可被视为数字时代的赞助人模式。
NFT的价值会随着创作者身份升值而“水涨船高",收藏NFT意味着投资于该艺术家,行动逻辑与传统赞助人模式类似 ©World of Women NFT项目
O-MEE是首个提供订阅服务和NFT市场的社交媒体网络,通过 API 连接器,创作者能够连接 Instagram、Youtube 和 Tiktok 等主流社交媒体帐户,将他们原创的艺术作品同步到各平台上的个人作品集中,从而得以多渠道触达兴趣受众。除了供创作者购买、创建和出售内容,O-MEE的另一独特之处在于其订阅功能,为创作者提供将特定内容货币化的技术,而他们的追随者可以购买订阅功能,从而不受限制地访问他们的个人资料和独家NFT。更多的订阅者及其对于内容的喜欢、参与能给创作者带来更多的收入,在此过程中,平台不抽取任何佣金。
理想的
生态系统
达成共同的愿景后,DAO可以同时调动世界各地的资本和人才共同协作,产出规模化成果。
无需入职同一家公司,就能和志同道合者在数字世界共同创业?新的生产组织形式DAO为这一设想提供了可能,事实上,在度过了2021年——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成规模流行元年后,世界各地已有不少线上创意社区以DAO的组织形式运行。
DAO是以区块链、智能合约等底层技术的支持之上的具有平等,互信、共建生态特征的成员网络,参与者对系统的贡献都是客观、可量化的、被记录的。达成共同的愿景后,DAO可以同时调动世界各地的资本和人才共同协作,产出规模化成果。
Mirror DAO实际上是Mirror内容生态上的交流与共同创业空间 ©Mirror
上文提到过的Mirror的功能模块设置足以提供 DAO 的基础治理工具。事实上,目前Mirror被视为建立DAO最简单的方式:通过发布一篇文章,创作者阐述了一个项目的创意;通过众筹(Crowdfunds),就召集起社区的初始成员;通过社区投票(Token Race),实施各类决议。一个Web3.0世界的小型兴趣社区就开始有序运行。
创作者的活力构成了DAO社区发展的内驱力,一个致力于发展创作者经济的 DAO,不仅要保证实现参与其中的创作者的 UBI(保证成员生存的基本收入),还要营造优质的社群体验,包括设计好生态初期的新人转化路径,保证成长期的信息互通和公共讨论,各自兴趣圈形成后的分配与自治机制完善以及成熟期的共识维护,以保证参与成员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投入和为依靠群体完成的创意愿景而努力。
处于快速成长期的SeeDAO,通过建设、完善满足创作者所需基础设施,保证其创作全流程的优质体验,正在构建一个属于创作者的数字乌托邦。从其宏观生态图景来看,根据社区自身或内部创业项目所需的参与者角色,SeeDAO设立了一批“公会”,包括开发者、产品、宣传、元宇宙建筑师、设计者、运营、翻译、投研和艺术,以满足基本的社区生活需要。同时,它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平台的代币机制,用以完善社区的“经济体系”和“身份规则”。
当一个新人入驻SEEDAO,他可以通过翻译公会产出的报告中获取国内外最新的关于WEB3.0和创作者经济的主题研究,他也可以进入DESCHOOL或者WEB3大学学习,生成链上学习履历。之后,他将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项目来参与,积累自己的贡献值,换取收益。当他对社区已经做出足够的贡献,他会拥有贡献价值证明SGN(SeeDAO Genesis NFT,简称SGN,它具备NFT的商品属性,SGN智能合约挂在以太坊平台上,汇率和以太坊虚拟货币ETH挂钩,可以在区块链上进行交易),就可以提交原创项目,项目将在C-Combinator孵化成型,由此,SeeDAO的生态系统边缘得以不断延展。
本月,在SeeDAO参与的线下展览「NFT,新工具的诞生」中,其艺术、投研和翻译公会联合呈现了相关研究成果 ©async.art
主流的
一小步
当创作者真正位于主场地位,获得与贡献相符的回报,其创作表达方能够实现真正的可持续,Web3.0才会具备真正的生命力。
意产业内部的变革正在被催化,NFT成为时尚品牌最先拥抱的Web3.0工具——根据Vogue Bussiness的数据,仅2021年下半年,就有17%的品牌涉足数字藏品业务,包括Balenciaga、Gucci、Louis Vuitton等在时尚产业颇具影响力的头部品牌,都相继推出NFT单品,作为入局的明确表态,而将虚拟产品与实物商品连接的操作方式则为消费者提供适应Web3.0创意业态的喘息空间。
经历过“Meta Birkin”虚拟手袋侵权风波后,奢侈品巨头爱马仕开始考虑试水“元宇宙” ©HERMÈS官方
进入2022年,随着NFT项目趋于同质化, 富有前瞻性的品牌开始尝试把握Web3.0时代创意产业“共建”特质的精髓。如娇兰发起的 “reaverse”数字艺术品拍卖项目就给奢侈品NFT热潮增添了一丝温暖,其售出的1828只加密蜜蜂实际是对于品牌经典IP的数字化再造,拍卖所得将全部支持法国境内自然保护区建设,实现了品牌宣介与实践Web3.0时代众筹式公益的结合。
主流平台也以行动表达了支持,并谋求自身在技术迭代期长远发展的竞争力。这其中,既包括腾讯、阿里、京东等头部互联网平台,也有国有资本推动成立的扶植国内NFT产业发展的平台,如数藏中国。根据平台的不同定位,其行动逻辑大致分为专门服务于NFT产业链的设施建设和原有平台基础设施转型。
以阿里为例,支付宝在2021年6月推出NFT小程序,在10月正式命名为“鲸探”,12月便推出APP,准确瞄准数字藏品赛道。平台的所有藏品都发布在阿里开发的蚂蚁链上,聚焦国内具有原生价值和影响力的IP,如敦煌飞天,九色鹿付款码皮肤、杭州亚运会数字火炬等,阿里会和地方博物馆、文旅企业合作开发具有地方文化价值NFT,提升藏品的收藏价值。同集团的阿里拍卖则聚焦数字藏品的流通业务,阿里拍卖成立于2005年,在2021年开始了第一场数字藏品拍卖会,正式宣告服务范畴延伸到NFT领域。截至目前,已有上万件的数字藏品通过阿里拍卖平台成交。
博物馆正在积极拥抱“NFT热潮”,发售名作的数字藏品所得可以缓解疫情期间客流受限导致的资金缺口 ©大英博物馆
政策的支持能给予创意产业全体参与者更加明确的行动导向。7月13日,上海市发布《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表示:支持Web3.0关键技术,支持探索NFT交易平台建设,提升数字新基建。规划中重点提到,支持龙头企业探索NFT交易平台建设,研究推动NFT等资产数字化、数字IP全球化流通、数字确权保护等相关业态在上海先试先行。这是中国政府部门首次明确表明对于NFT的支持,以及鼓励Web3.0的建设和发展。
在主流的诸多尝试中,触及Web3.0创作者经济的核心——内容生产关系变革的实践仍然有限。但不难预见,未来由创作者构建,从贡献被技术记录与清晰量化开始,当创作者真正位于主场地位,获得与贡献相符的回报,其创作表达方能够实现真正的可持续,Web3.0才会具备真正的生命力。
撰文:晨歌Frida
海报设计:Nextnicex-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